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
发表日期:2012年7月20日   阅读:1997次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Architectural Innovation

何镜堂He Jingtang

一、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基本点

传统是人类应对自然和社会严峻考验过程中积累的宝贵文化财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进行,如果离开传统、断绝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

传统作为稳定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前提条件,只有不断创新,才显示其巨大的生命力。没有传统的文化是没有根基的文化。不善于继承,就没有创新的基础,而离开创新,就缺乏继承的动力,就会使我们陷入保守和复古。

推动文化的发展,基础是继承,关键是创新。在吸收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原创能力,努力创作有地域特色和中国文化精髓的现代建筑是当代建筑师的历史责任。

二、和谐观是中华建筑文化的核心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儒道互补的哲学体系以及与之相配的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和谐共生、厚德载物的价值观,其核心观念是和谐

和谐观念认同世间万物在保持其独特性、多样性的基础上建立恰当的良性相互关系,以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这是中华文明各个层面的共同文化理想和价值取向。

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和谐观念则主要体现在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并形成鲜明的形态特征,表现在城市、建筑、园林等多方面:

1. 中国传统都城注重相天法地,因地制宜的选址布局。《考工记》记载的周王城图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显示出中国传统城市采用方形圈层结构、井字形纵横道路体系,形成南北轴线明确、中心突出、肌理清晰的棋盘式布局。

中国古建筑以群体见长,由作为基本单元形成建筑单体,继而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形成整体协调的层层院落。单体建筑造型则由台基、屋身、屋顶三段式组成为一个和谐统一体。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采用木架构结构体系,并一直延续数千年,体现出极强的理性。中国传统木构体系中的斗拱作为一个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支承构件,是将结构功能与艺术形态巧妙结合的一个突出亮点。

3. 中国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不同地域的民居表现出应对地理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家族血缘关系而呈现的多样性和独特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

4. 中国传统园林体现虽为人做,宛若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高超造园艺术,情景交融,使中国造园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思想和适应自然与社会变化的和谐观,以及在城市、建筑、园林中所形成的鲜明特征,是我们从事中国现代建筑创作可以借鉴的宝贵财富。现代建筑的创作应充分理解和吸收民族的优秀建筑文化遗产,与现代的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相结合,创作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现代建筑。

承传中华建筑文化和谐观的哲理思想,在当今的城市和建筑创作中,首先体现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和谐统一。

三、地域性、文化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建筑创新

1.建筑的地域性

建筑是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建筑,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中,受到当地的社会、经济、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具体的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建筑地段环境的制约。

地域性体现了建筑与建造地点相关的地理、人文、技术和经济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它一方面表现为建筑应对所在地域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体现出应对特定地区建筑文化的独特性和延续性。

地域性是建筑创作的基础,从地域中提取特色,挖掘有益基因,与现代科技、文化结合,使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区建筑现代化。

2.建筑的文化性

建筑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物质财富,又是精神产品;既是技术的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反映建筑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所体现的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一座有文化品味的优秀建筑,其精神内涵所散发的光辉常常超越功能本身,其文化意义和艺术感染力常常成为一个时期的文化标志,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当今,社会生活方式、文化观念、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筑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向。建筑师既要自觉继承地方建筑文化传统,提炼地域独有的文化特征,创造性地研究和发展本土文化,又要注意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遗产,在现代建筑的共性中突出地方个性,在协调中做到丰富多彩,和而不同,创作有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

3.建筑的时代性

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反映,它将长久地象征一个时代。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的广泛应用,新思想、新理念正在改变人们的空间观念和工作模式,使建筑创作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而对当今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关注节能环保,创建绿色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建筑创作要充分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用自己的建筑语言来表现时代的设计观念,思维方式和科学技术特征。归根到底,是时代精神决定了建筑的主流风格。

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关键是要处理好时代精神与弘扬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建筑师应自觉吸收地域文化优秀传统,融汇世界人类建筑文化精华,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创作有文化品味的现代建筑。

4.“建筑三性的和谐统一

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

建筑三性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地域性本身就包括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时代性正是地域特性、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综合发展。

建筑三性关注建筑问题与文化问题在历史发展轴线上的交织,从中国文化传统中汲取合理性的因素,以实践为基础,立足于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探索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当代建筑创作道路,寻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建筑设计新语言,从而推动当代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方法体系的发展。它体现了对待中国传统和现代性一种新的态度,一种发展的历史观,将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体现中国特色但不盲目复古,融合乡土、国际、人性化、大叙事,为建筑融入了叙述性与教育性。

建筑三性是建筑设计创新的一个普遍性原则,建筑师在构思过程中,应按项目的性质、用途、时间、地点等条件统筹考虑,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创新定位和设计对策,从而创作出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的作品。

四、中国建筑师的历史使命

中国建筑要走向世界,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建筑师神圣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立足创新。一方面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理念与技术,吸收人类文明积累起来的优秀传统,特别要加强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学习,从文化内涵中领会和吸收。同时又要十分关注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倡导低碳理念、低碳城市、低碳生活,致力实施节能减排国策,坚持绿色低碳建筑设计方向。扎根本土,立足创新,树立正确的创作思想,在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上下功夫,寻求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走有中国文化和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道路,多创作一些既中国又现代的作品。



Copyright(C) by [江苏华建建筑设计院] 2009-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63419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吴州东路江苏华建建筑设计院 邮政编码:225101